你的位置:贝博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> 新闻动态 > 1979年,50军150师448团遭越军伏击包围成建制放下武器始末
1979年,50军150师448团遭越军伏击包围成建制放下武器始末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前身为滇军60军,在抗日战争时期,这支来自云南的部队参加了包括台儿庄会战在内的多场战役,在国民党军队的行列中,60军因其出色的战斗力在1947年被评定为“甲等”部队。解放战争中,该军军长曾泽生对内战感到不满,于是1948年10月,在长春领导部队起义。这支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,继续为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贡献力量。

50军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,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,开赴朝鲜战场,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次战役。是第一支攻入汉城的部队。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次战役中,50军全歼英军皇家重型坦克营。

在第四次战役中,50军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,全军以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,在付出了10033人的伤亡下,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,为志愿军主力的休整、集结和粮弹补充争取了宝贵时间。书写了战争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辉煌篇章。这场战斗是我军首次进行的大规模防御作战,其战斗的激烈程度,在当时我军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极为罕见。与50军并肩作战的38军“万岁军”也对他们的表现表示高度的赞赏。

彭德怀元帅曾坚定地表示:“只要我彭德怀还在,50军就永远不会被撤销。”这充分说明50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着优异表现。

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爆发前,50军麾下有三个步兵师,分别是148师、149师和150师。其中,148师是50军的老牌部队,而149师和150师则是后来调入的。149师原本是西藏军区的步兵第52师,它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表现出色,因而声名鹊起,确立了其甲种师的地位。1969年,该师与50军的149师交换防区和番号后,正式成为50军的一员。

150师的组建背景稍有不同,它是在50军进入四川前,原先的150师被改编为辽宁省军区的独立师后,于1967年以成都军区的数个独立步兵团和独立营为基础重新组建的。150师由于是由地方部队新组建而成,在当时国家财政状况较为紧张,军费预算有限情况之下,非主力部队常常需要承担生产和经营副业的任务,以支撑主力部队的开销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150师作为丙种师,并不被视为主力部队。因此,在组建后的十多年里,该师的每个步兵团中仅有一个营能够进行完整的军事训练,而其他的部队则忙于开矿、养猪、种植蔬菜、烧制砖瓦、修建道路和建造营房等生产活动。这些副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部队的精力,影响了其军事训练和战备状态。

150师人数大约6000多人。直到1978年底,才紧急扩充为甲种师,全师人数增至约11000人。这意味着在150师中,几乎有一半的兵力是新近调入的,其中不少还是新征召的战士。由于自卫还击战在1979年2月爆发,150师仅有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进行整训和准备。

在中越自卫还击战中,由于50军下辖的三个师战斗力存在差异,总部决定将50军分散使用,以发挥各自的优势。其中,作为主力的149师被配属给13军,率先参与西线云南方向的战斗,并在整个战争中表现出色,是西线表现最佳的步兵师之一,148师被分配到东线,参与广西方向的作战,成功牵制了越军的一个野战师,阻止其向东增援高平,其表现也算是令人满意,而150师则是作为预备队待命。通过这种分散使用,最大限度地发挥50军各师的战斗力。

在战争的最后阶段,150师448团在撤退过程中,在高平以西的那嘎、朗庄地区,被越军的伏击包围,导致该团542人失散,其中219人被俘,并丢失了大量枪支和火炮。

在这场战斗中,448团的8连在干部冯增敏、李和平的带领下,集体投降越军,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向敌军投降的事件,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。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的一个沉痛教训,也是军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。

战后,总部对战争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,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。50军的两位副军长被撤职,50军的番号也在1985年被裁撤。

50军150师448团在撤退阶段时,50军驻150师指挥组与150师的指挥员在制定撤退方案时出现了分歧。150师师长刘同声认为,部队已经完成了任务,应该沿3号A公路返回,以确保部队安全回国。

然而,50军驻150师工作组的副军长关豁明持有不同意见,他认为150师作为预备队,仅参与了东线战场的清理和扫尾行动,尚未得到充分的实战锻炼。主张在撤退过程中继续进行清剿,以期获得更多的战果。用副军长关豁明的话来说,这就像是“顺手牵羊”,既能完成清剿任务,又能取得额外的战果。他认为部队应该继续清剿残敌和收缴越军仓库物资,并决定让448团沿那嘎、郎庄、三龙、505高地、灵黄、春惆一线清剿回撤。

由于双方意见相持不下,决定上报广州军区前指来决定。广州军区前指的许世友将军原本同意150师的意见,要求部队沿公路回撤。但在传达指令时,由于机要科的一名参谋的失误,未能及时将广州军区前指的回电传达给部队,导致448团按照军工作组的指挥意见,从天丰岭山路撤退回国。

3月11日中午时分,448团的2营以密集的队形前进,其尖刀班与主力部队的距离仅约500米。当部队行进至班英地区附近的那嘎村,一个被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时,突然遭受到越军从山腰发起的猛烈攻击。在部队还未来得及分散应对时,一些官兵已经不幸中弹,倒在了血泊之中。由于该营大部分为临时扩充的新兵,缺乏实战经验,部队立即陷入混乱。在越军的前后夹击下,448团2营损失惨重,至3月12日下午,448团前指、二营等部1000余人终于陷入重围。

当448团指挥部正在指导1营和3营撤离阵地,并沿公路进行搜索撤退时,他们突然接到了2营遭到攻击的消息。指挥部迅速下达命令,要求尚未撤退的部队暂停行动,已经出发数公里的1营也立即返回原路。同时,448团向师指挥部发出电报,请求允许全团集结后,边战斗边撤退。师指挥部得知情况后,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,同意了448团的请求,并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调动449团和450团参与救援。

然而,50军驻150师指挥组并不同意448团全体回援的计划,他们认为2营有能力自行突围。面对全团回援请求被拒绝的情况,448团指挥部也无法准确掌握2营遇袭的严重程度,因此他们只能指示1营和3营沿公路建立防御阵地,无奈之下之派出了两个连去接应,并根据后续情况的发展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。

正午时分,448团2营负责警戒的部队注意到越军在山谷周围活动,似乎在侦察驻扎在谷底的2营的行动。为了避免暴露位置,警戒部队选择不进行射击,让2营丧失了一次应对危机的机会,到了大约下午3点,山谷四周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。越军在占据了周围的关键位置并完成对2营的包围后开始了进攻。一个严重的错误已经铸成。

越军的战前侦察非常准确,他们的第一轮攻击就以强大的火力将2营分割开来。由于没有预料到这次攻击,2营立即被压制在山谷中,部队被切断成数段,遭受了重大伤亡。团前指也受到了越军集中火力的攻击,副团长胡庆忠不幸中弹牺牲,副政委龙德昶在混乱中失踪,2营营长雷群荣和教导员唐秉元也失去了联系,部队失去了指挥。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,除了在谷底伤亡的人员外,其他官兵纷纷逃向两侧的山脊以逃避越军的火力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战斗,2营已经陷入了混乱状态,官兵们分散成小组四处寻找掩护。

在战争中,给指挥员纠错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,一旦选择失误,便可能逐步走向覆灭。遗憾的是,在这些关键的抉择面前,448团的决策均未能指向正确的方向。

在1连和8连被围之后,8连指挥员冯增敏和连长李和平召集了集体会议讨论是否放下武器。副连长王立新对此表示强烈反对,并率43名战士突围。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继续战斗,最终,王立新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敌军,与十几名越军同归于尽。八连最后仅剩下两名重伤员,其他战士全部牺牲。冯增敏和李和平最终还是向越军成建制的放下武器。

448团回撤路线是之前121师穿插进入越南作战的路线,在那嘎围攻448团2营的越军是被121师打散而未被歼灭的越军。当时在高平战役中121师是穿插作战。战前要求:只要按时穿插到位即是胜利,途中不要恋战,所以该地越军未被歼灭。事后得知,参加围攻448团2营以及1连、8连的越南武装力量,至少包括北太省军事指挥部第4营、第5营、太原钢铁厂民兵营和明心乡游击队。

战后,冯增敏投降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争议。尽管他在军事法庭上声称,这样做是为了保全202名战士的生命安全,但他最终还是被判处了十年的监禁。即便在十年后,冯增敏依然坚持认为他的投降是“别无选择”。

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,50军的番号虽然被撤销,但149师和148师得以保留。



相关资讯